热门搜索:
医院污水的消毒效果鉴定试验哪里可以做,哪家机构可以做医院污水现场消毒效果试验?医院污水现场消毒的方法有哪些,中科检测一一为您解答。
医院排出的医疗污水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经任何消毒和处理排放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造成长远影响。
医院污水的处理经过以下流程:预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其中,消毒的作用是消灭污水中各种致病菌,以保证医院污水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实地取样的方式,重点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排放浓度值及Ph值和总余氯等指标进行专项检测。
医院污水消毒的方法分为化学方法(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等)以及物理方法(紫外线),中科检测可以提供医院污水消毒效果鉴定试验,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1液氯法
液氯法是一种成熟的消毒技术。它的机理是利用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它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够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
消毒机理:
1、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
2、氯对病毒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的作用。
液氯消毒法优点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具有持续消毒能力。
2次氯酸钠法
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强力灭菌、杀毒药剂,它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作为消毒剂使用*,运行*,应用较广泛。
消毒的机理:
与液氯相同,一般通过购买商品次氯酸钠或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方式来消毒。
3二氧化氯法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性的消毒剂,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芽孢、真菌、致病菌及肉毒杆菌均有很好的灭活效果,对孢子和病毒的灭活作用比氯有效,且在碱性和含氨的水中灭菌效果不受影响。
消毒机理:
1、二氧化氯在水中几乎**以分子形态存在,较易透过细胞膜,杀菌效果明显好于液氯。
2、能氧化微生物中的蛋白质,使酶失去活性,破坏蛋白质的合成,杀死细菌。
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性质不稳定,需要二氧化氯发生器现场制备,设备运行成本高。
对于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5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6.5~10mg/L。
4臭氧法
消毒机理:
臭氧与细菌、病毒直接作用可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长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使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还能造成死亡菌体的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噬菌体等的溶解变形灭亡。
该方法处理医院污水较为彻底,二次污染少,杀菌能力强,速度快。其缺点是臭氧易分解,持续消毒能力差,需现场制备使用,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高。
5紫外线法
消毒机理:
紫外线法的原理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功率、高强度和**命的C波段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强紫外光照射流水,水中各种病菌、病毒等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组织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体。
紫外法具有消毒效果好、速度快、范围广、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次污染等优点,但紫外法对于水体的透光性和水流状态要求较高,无持续消毒能力,且存在一定的消毒后细菌复活现象。
表3 几种消毒工艺工艺的对比
消毒工艺 液氯法 次氯酸钠法 二氧化氯法 臭氧法 紫外线法
效果 较好 一般 优 优 优
投资 中 低 较高 高 中
运行费 较低 低 较高 较高 较低
*性 差 好 较好 较好 好
占地 大 大 较大 较小 较小
维护 难 易 较难 难 易
消毒副产物 多 多 较多 较小 无
6小结
选用消毒工艺时,应因地制宜,只要处理流程合理,操作正确,以上方式都能达到良好效果,此时应考虑消毒设备、消毒剂及原料是否有泄露、燃烧、爆炸等隐患,并且尽量降低吨水的综合处理费用,减少水和能源的浪费。
中科检测医院污水的水质检测是依据检测项目收费,不同检测项目收费也不同。费用会根据您检测水样的用途及来源不同,水质检测执行相关标准及检测项目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具体水质检测费用会受您的实际检测需求影响。
中科检测能根据您的实际检测需求及检测报告用途,免费为您量身定制较佳的医院污水水质检测方案,让您以更低的检测费用和时间成本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
医疗机构污水 medical organization wastewater
指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医疗机构其他污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一律视为医疗机构污水。
按照《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 2005)中的要求,医疗机构处理后的废水应该达到以下要求(节选):
医院污水处理要求
县级以下或2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禁止向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的饮用水保护区和游泳区,一、二类海域直接排放医疗机构污水。
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房污水与非传染病房污水分开。传染病房的污水、粪便经过消毒后方可与其他污水合并处理。
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医疗机构污水,若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应进行脱氯处理,使总余氯小于0.5mg/L。
医院污水取样与监测
1 应按规定设置科室处理设施排出口和单位污水外排口,并设置排放口标志。
2 污染物的采样点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医疗机构污水外排口处应设污水计量装置,并宜设污水比例采样器和在线监测设备。
医院污水监测频率
1 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次。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
2 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结核病医疗机构根据需要监测结核杆菌。
3 收治了传染病病人的医院应加强对肠道致病菌和肠道病毒的监测。同时收治的感染上同一种肠道致病菌或肠道病毒的甲类传染病病人数**过5人、或乙类传染病病人数**过10人、或丙类传染病病人数**过20人时,应及时监测该种传染病病原体。
4 理化指标监测频率:pH每日监测不少于2次,其他污染物每季度监测不少于1次。
参考资料: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