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净水器行业呼唤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认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类80%的疾病是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使改善水资源*的步伐显得非常缓慢。于是,净水器产品成为解决终端用水质量*的较佳选择。那么如何保证净水器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该如何辨别质量优劣呢?
信息不对称,价格成为选购标准
我国现有3000多家净水器生产企业,生产数千品牌数万型号的各类净水器,净水器年产销售额达到300多亿元。但是,由于净水器行业准入门槛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净水企业并不多,一方面低价低质的产品充斥市场,长此以往,必将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较终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宣传上夸大产品功能,混淆概念,使消费者在选购净水器产品时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消费者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凭价格来选择。
认证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一需要行政许可审批(卫生批件)才能生产销售净水器产品的国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基本采用第三方认证**进行市场监管的模式。
但是,近年来这一做法也在逐步改变。2012年底,国发〔2012〕52号文中就有取消陶瓷净水器,除氟、除砷净水器等净水器产品及部分净水器原材料零部件的卫生许可;2013年,卫生部又把净水器产品(新材料除外)的卫生许可下放到各省卫生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行政许可的范围和力度将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弱。由谁来填补这个真空,消费者凭什么来选择合格和优质的净水器产品呢?毫无疑问,从单一的检测净水器出水水质和卫生指标,逐步发展到对净水器产品质量的*检测;从单一的卫生部门行政许可审批,逐步发展到第三方认证、**服务和进行市场监管。从而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净水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了解,美国NSF、WQA等质量认证机构已经在我国开展净水器质量认证工作。我国某些净水器原材料、零部件(如管材、膜元件、滤料等)已经取得了NSF认证,在我国生产、销售的某些净水器也已取得了WQA认证。
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可以实现对全行业的质量监管
据介绍,对净水器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可以实现对净水器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管。由卫生部门检测净水器出水水质和卫生指标,由质监部门或合法有资质的实验室负责净水器的其他检验:电气*试验、结构性能检验、环境试验、环保检验、自控性能检验、外观检验、计量检验等等,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净水器的产品质量,大大减少净水器漏水淹地板现象。
净水器进行产品质量认证,还可以把净水器根据出水水质分类分级(类似其他家电产品的分类分级),有利于消费者及经销商对净水器的选择;也有利于激发净水器生产企业关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全行业净水器产品质量整体获得提升。
我国开展净水器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条件成熟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开展净水器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条件已经成熟,首先,净水器产品认证相关标准已经逐步齐全。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净水器相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已经制定,并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其次,净水器产品认证检测能力已经满足要求。据介绍,对净水器进行产品质量认证,需要对净水器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以往,各级疾控中心只检测净水器出水水质和卫生指标,不检测其他项目。现在,一些有资质的、专业的、*的检测机构已经开始积极进行各项准备,适时开展对净水器产品进行*的质量检测工作。
中科检测就是走在净水行业**,中科检测拥有技术经验丰富的涉水产品检测*团队,先后参与了中国质检协会《家用及类似用途反渗透膜使用年限评价规范》、《家用和类似用途活性炭滤芯使用年限评价规范》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中科检测是涉水产品检测行业成员者,是中国质检协会净水专委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净水设备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环境卫生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
购买了净水器,质量*吗,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可以让您了解净水后有没有微生物污染。
目前**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我国GB5749-85《*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过100个。
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方法:
GB5750-85《*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
(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利用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国家标准提供了多管发酵法及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多管发酵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分为三步: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证实试验。初发酵试验,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7℃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对阳性管培养物,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对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复发酵证实试验,并根据标准所附检数表报告结果。
其中,对生活饮用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300ml,即100ml接种2管,10ml接种10管,采用两个稀释度,12支发酵管。对水源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55.5ml,即10ml接种5管,1ml接种5管,0.1ml接种10管,共采用三个稀释度,15支发酵管。两种接种方法,所用的检数表是不同的。
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就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帖放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如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经培养和证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总大肠菌群数。